北青传媒股份有限公司

周末研学|触摸京城遗迹,沉浸式聆听历史心跳

发布时间:2025-04-02 来源:精彩研学 浏览量:56

回溯历史品味京城

北京城市文化年票周末研学


3月29日、30日,在春日暖阳的陪伴下,北京城市文化年票研学团踏上了一场回溯历史脉络、品味京城底蕴的研学之旅。从藏着老北京烟火气的胡同,到默默见证岁月变迁的城墙遗迹,再到承载近现代风云的东交民巷——当建筑开口说话,当街巷铺展长卷,一座古都的前世今生,正在少年们亮晶晶的眼眸中徐徐复活。现在,就让我们一起回顾这些超赞的研学瞬间吧!




01

纵横百年

认识不一样的北京城 





3月29日上午,研学团穿梭于东四四条胡同间,触摸老北京的烟火与历史。北京胡同作为城市肌理的重要组成部分,不仅是交通脉络,更是北京历史文化的 “活化石”。

来到东四胡同博物馆,馆内丰富的实物展品、详实的图文资料,就像一个个时光的使者,将东四胡同的历史鲜活地呈现在孩子们眼前。在导师的带领下孩子们深入了解东四胡同的历史、建筑特色,了解老北京的传统民俗、生活方式,以及这一砖一瓦、一草一木背后隐藏的故事和传说。




何为街、何为道、何为路,北京有多少条胡同,最宽的胡同、最窄的胡同、最长的胡同,孩子们围在导师身边,目不转睛地听着知识灌入脑中,时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,现场气氛超棒!



「小知识:门当户对」

胡同建筑的特色:从房屋的构建方式,到门洞等级的区分,再到门墩的讲究,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古人的智慧。这门当和户对可不简单。文官家庭的门当是圆形石鼓,武官家庭则用方形石鼓;而户对的数量,也会根据家庭的等级有所不同,这便是“门当户对的由来。





02

古天文台

六百年的观象之旅






3月29日下午,研学团来到了北京城墙东南段的遗迹和古观象台,一头扎进了充满神秘色彩的历史世界。作为古代天文观测的重要场所,古观象台承载着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辉煌,古朴庄重的建筑外观,便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。

北京城墙主体虽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,但留存的城东南段城墙和角楼,依然是我们了解这座城市变迁的重要窗口。通过探访遗迹,我们领略到北京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,触摸到历史发展的脉络。


沿着曾经的城墙遗迹,来到明城墙公园,漫步在公园中,身旁的城墙历经数百年风雨,斑驳的砖石见证了无数的历史瞬间。随后,登上东便门城楼远眺,往昔城垣的宏伟布局仿佛重现眼前,让我们对这座古老都城有了更直观的认识。最后,来到京奉铁路闸口遗址,锈迹斑斑的铁轨和建筑,见证了近代中国交通的发展变迁。








03

最长胡同

一条街呈现北京近代史






3月30日,我们以新侨饭店为起点,深入探秘老北京最核心地段的东交民巷 —— 这条承载着厚重历史的最长胡同,它的每一砖、每一瓦、每一栋建筑都见证了无数重大历史事件。刚踏入东交民巷东口,风格各异的建筑便瞬间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。哥特式建筑的尖顶直插云霄,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华丽又张扬,银行、教堂、邮政所等建筑,就像历史的 “活化石”,见证着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。



一路上,孩子们跟随着导师的讲解,了解了中国近现代史、建筑风格,东交民巷的历史变迁,从元朝的江米巷,孩子们认真聆听了东交民巷在近现代历史中的重要事件,从列强的侵略到新中国的成立,这条胡同见证了中国从屈辱走向复兴的历程。孩子们对历史的敬畏和对祖国的热爱在心中油然而生。



在对现存遗迹的讲解中,导师详细介绍各国使馆的变迁,有的使馆建筑虽已另作他用,但它们所承载的历史记忆从未消失。通过导师的讲解,孩子们不仅学习了中国近现代史知识,对东交民巷的历史变迁有了清晰认知,还掌握了不同建筑风格背后的文化内涵。






此次北京城市文化年票研学活动让孩子们收获满满,无论是胡同里的生活百态,城墙遗迹的变迁故事,还是东交民巷的历史记忆,对于生活在北京的小居民,多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,就像拥有了一把神奇钥匙,能打开那些藏在岁月里的秘密。孩子们对脚下这片土地有了更深的情感,还让书本上那些枯燥的知识 “活” 了起来。


下期预告:这次还没玩够,没关系!下周北京城市文化年票研学团将去往模式口、航空博物馆,感兴趣的朋友们积极报名哟~





>